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,在江油太白祠侧一工地,意外挖出千枚距今近1400年的初唐钱币。
钱币出土地点位于太白祠北后侧100米左右,最先发现的人是驾驶挖掘机挖土的张师傅。他在施工过程中,听到有类似瓦缸破裂的声音,在移动挖斗时,又听到叮叮当当的碎响。于是他停止作业,并向新挖出的黑土上细看,发现散落了很多铜钱。
张师傅走下驾驶室,捡拾铜钱发现,上面铸有“开元通宝”四个繁体字,便立即报告了相关负责人。负责人报告江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后,该所文物保护与考古办公室主任何映辉迅速带领相关人员前往。

在警察的协助下,考古人员细细翻刨了发现钱币处及其附近的每一寸泥土,共拾得钱币1006枚。装在缸底的钱币,因为千百年来积水的浸泡,已锈蚀得很厉害,附满铜绿,不少铜钱还粘连到一起。相对而言,放在瓦缸上部的铜钱品相较好。
记者看到,这些钱币多为青铜所铸,外圆内方,直径24毫米到25毫米,穿径7毫米,廓宽2毫米,重量3.7克到4.2克不等,4克的居多。正面“开元通宝”四字为隶体,笔画较粗,但书写端庄沉稳,自然灵动,富有活力。

专家推测,这次出土的千枚窖藏“开元通宝”铜钱,有可能是李白的族人在安史之乱(755—763)期间埋藏于地下的。动乱过后,由于某种原因忘了挖上来,直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日。因此,专家建议在铜钱出土处增设一景点——“窖藏初唐钱币出土处”,并加以文字说明,以加强青莲国际诗歌小镇的历史文化氛围。
何映辉介绍,唐高祖李渊(566—635)建立唐朝后,前三年沿用隋朝的五铢钱作为过渡。武德四年(621年),为整治混乱的币制,李渊下令废止隋钱,开铸“开元通宝”,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钱。“开元通宝”四字由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(557—641)题写,形制仍沿用秦代的方孔圆钱,规定每个铜钱为一文,每文重一钱,每十文重一两,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(注:重量单位为古制,即十六两为一斤)。

上一页 12 下一页